栏目导航

通知公告

关于9个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发布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0-25 17:02 来源:科研处 点击率:


校内各相关单位:

科研处收集整理了近期的开放基金课题,相关二级学院和学科人员可以关注,并组织申报,现将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等9个重点实验室的申报通知附后,请大家及时查看。

特此通知

 

 

     科研处

      2023年10月25日

 

一、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11月20日截止)

(一)总则

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极端服役性能装备与极端尺寸零/构件的精准制造原理与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自主发展高端装备提供科学基础,是中南大学组织高端装备及极端服役性能零/构件制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包括极端尺寸高性能轻质构件形性协同精准制造、轻金属光学元件宏微结构超精密制造、信息传感传输器件的高保真精准制造、精准制造的多源信息在线检测、专用装备的集成制造与智能控制五个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高水平研究团队与本实验室开展交流合作;支持和联合更多的科研人员从事高性能复杂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新型交流模式,拓宽科技合作渠道,从而为支撑我国产业体系变革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对高端装备的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公布《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资助对象

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面向国内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研究人员、已获得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博士研究生申请须有导师推荐。

(三)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选题范围

1、极端尺寸高性能轻质构件形性协同精准制造

(1)大型轻质合金液-固相变与形变均匀性调控;

(2)复杂构件超低温、超快速、超强场流变成形宏微结构演变与多能场融合调控;

(3)大型薄壁复杂构件的形性同步制造;

(4)新型高强铝锂合金材料与构件高性能制造;

(5)特种传动曲面零件界面设计与形性精准制造;

(6)大型复杂构件高性能短流程整体成形制造;

(7)外场驱动高效精准复合成形制造;

(8)超大型构件的超声搅拌固态连接成形制造。

2、轻金属光学元件宏微结构超精密制造

(1)大规格超纯净光学轻合金镜坯铸锭制造;

(2)微晶均质组织与各向同性制造技术;

(3)光学镜坯残余应力控制与消减技术;

(4)轻金属光学元件超精密制造的数值模拟;

(5)光学元件全频段误差控制收敛方法与工艺;

(6)复杂曲面光学元件形性综合控制工艺。

3、信息传感传输器件的高保真精准制造

(1)信息功能微纳结构的亚纳克精度刻蚀去除制造工艺;

(2)微纳电子通道三维成形连接制造;

(3)光子传输通道多维耦合制造;

(4)光电信息无损传输界面设计;

(5)亚微米运动精度与微结构的多维高精度协同;

(6)共形柔性传感器件微纳制造工艺。

4、精准制造的多源信息在线检测

(1)极端尺寸构件深部应力场及缺陷的中子检测技术;

(2)高温成形过程构件内部结构演变的电磁超声检测;

(3)复杂环境下微小目标声光电磁融合探测新理论;

(4)受限空间内多物理场体数据在线检测新方法;

(5)极端尺寸复杂构件伤损智能检测关键技术;

(6)面向精准制造的新型柔性传感理论与技术;

(7)高速高效超宽带雷达探测技术及仪器;

(8)精准制造过程多源信息感知与智能融合理论。

5、专用装备的集成制造与智能控制

(1)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过程智能建模理论与方法;

(2)面向成品率的精密制造过程自主协同控制理论;

(3)制造过程多尺度、多冲突目标动态优化决策方法;

(4)面向全服役周期的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技术;

(5)制造过程虚实交互的智能协同精准控制方法与技术;

(6)装备新功能原理构建、多学科技术模块的融合集成;

(7)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专用装备。

(四)开放研究课题申请程序

1、申请者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博士毕业后从事所申请方向研究2年及以上科研经历。申请的课题需符合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中的课题设置;能够达到上述条件的国内外人员均可提出申请。

2、课题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为次年的1月1日,特别优秀的或有潜力的研究人员,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可追加一年。每个项目资助额度5-10万元,最终资助金额由实验室确定。

3、申请者必须填写《2023年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必须在申请书上填写至少1名我室固定人员为课题组成员且必须经过本人确认,愿意承担相应的研究责任!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将申请书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于2023年11月20日前(以邮件时间为准)寄至中南大学高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邮寄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中铝科技大楼B215,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410083,收件人:陈举飞(0731-88877504,13657317567);同时提交电子版申请书一份,电子文档发至:chenjufei1988@163.com,同时抄送至yjs-cast@csu.edu.cn和shensf@csu.edu.cn

4、实验室进行形式审查,如未通过,回复并通报结果。实验室组织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最终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审定。

5、2023年12月30日前通报并回复评审结果。

(五)申请书填写基本要求:

1、撰写申请书时,一定要认真、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不按要求填写或者填写错误的申请书不予受理。

2、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须在申请书上签字。

3、申请人所在单位为项目依托单位,申请表首页申请者所在单位上一定要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4、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5、申请项目应该具有创新思想或思路,要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防止“大”而“空”。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需要论述清楚应用背景。

6、在申请资助项目时须注意有关知识产权及其它一些特殊的规定。

(六)项目的实施与检查

1、实验室指派专门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课题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应随意更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如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计划实施等的改变、以及提前结题或延长年限等变动,必须由申请人在课题研究期限的一半时间前(一般为一年前)提出申请,报实验室主任审批。

3、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需报实验室审批及备案。

4、实验室每年度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年度12月31日前提交《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内容包括:

a)年度进展情况;

b)成果和论著的书面材料;

c)经费使用情况及下一年度研究计划。

学委会将根据课题的年度进展和成果情况,确定第二年度的资助强度。对不按时报送进展报告、工作无进展、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项目负责人如不能纠正、补报,实验室将中止资助。

5、对于不能完成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目标和科研成果目标的,项目负责人又不能采取补救措施的,本室将终止该项目负责人申请本室开放基金项目资格5年,同时终止该项目组成员申请本室开放基金项目资格2年。

6、基金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对开放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议,达到任务书要求时准予结题。向实验室提交的材料包括:

1)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

2)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著作;

3)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

4)经费决算表;

5)对项目发展的设想;

6)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软件、程序等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

7、结题报告须经实验室验收合格后,方可再申请新课题。

8、重点实验室合作者应积极参与所联系项目的研究,并负责该研究工作的进展与成果落实。

(七)课题成果管理及结题

1、每个课题结题需至少满足下列任一条成果要求: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1项;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已见刊或网络出版);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1部;课题负责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相关大会特邀报告1次。

2.科研成果署名及归属: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等科研成果,第一作者应是课题组成员,必须将本实验室注明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且均应标注“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Open Research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for Extreme Service Performa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项目编号);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数据、论文和各位报告等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

(八)开放基金的使用与拨付管理

1、项目经费支出范围及比例

资助项目支出预算包括科研业务费、公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费,其中科研业务费占85%,主要包括:实验材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家咨询费,需凭正规发票按预算表报销发票单位为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南大学;重点实验室公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费占15%,原则上只允许在实验室使用,用于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室开展试验和研究工作等。

2.项目资助经费的拨付与使用管理

1)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一经发现,中止资助。2)本实验室将优先资助来实验室工作的项目。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须在计划书中认真估算实验室公共设备的使用强度。3)对于中期终止的研究项目,实验室将中止资助,将根据情况全部或部分收回已拨付资助经费,用于资助其它项目。

(九)其他

本指南解释权属于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人:陈举飞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中铝科技大楼B215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电话:0731-88877504,13657317567

二、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23年11月15日截止)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单位设置开放课题,支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化学药、医疗器械(CNS疾病诊疗、监测等)、医学食品及其相关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
    (一)申请方向及研究内容

重点关注:癫痫、疼痛、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B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帕金森症(PD)、阿尔兹海默症(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CNS罕见病等。

1、创新药物研发

1.1、CNS治疗相关靶点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新靶点;CNS候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转运体以及离子通道的方法开发、筛选以及结构功能研究;受体占有率研究;突触前膜囊泡的物质组成分析、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突触和神经环路形成的机理研究;情感障碍的环路机制及其防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技术研究;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技术研究;CNS药物药效评价新模型和新方法(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情感障碍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与建立等。

1.2、CNS创新药(含共晶药物)、改良型新药的临床前评价(生物学、药学等)及临床评价。如:CNS药物物化参数与成药性关系研究;CNS药物结构与成药性关系研究;CNS药物药代参数、代谢稳定性、毒代参数与成药性关系研究。

1.3、脑神经和脑血管保护新药研发。探索脑神经和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治疗及预防产品,脑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症等。

1.4、对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天然产物进行结构改造和构效学研究以提高成药性,以发展创新药物为目标的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

2、创新制剂(含医学食品)研发

2.1、预期可改善安全性、提高有效性、或/和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创新制剂研发;

2.2、对中枢神经领域疾病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的医学食品、食药组合物等。

2.3、创新复方制剂的药学评价方法、最佳配比快速筛选方法、非临床评价的方法、临床评价方法等研究。

3、高端仿制药研究及产业化

3.1、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且广泛应用的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迟释制剂,复杂注射剂(乳剂、脂质体、微球、纳米晶等)。

3.2、具有较高合成难度且国内未上市的化学药:立体选择性或区域选择性合成,绿色合成工艺开发等。

3.3、CNS相关的重大原料药品种的生产工艺迭代研究,绿色、经济、安全的生产新工艺开发。

4、系统性检测及个体化给药研究

4.1、针对不同患者的药物治疗风险/疗效评估等,开发各种生物标志物检测/监测方法、基于客观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方法。如:难治性癫痫诊断标记物及检测试剂盒等、抑郁症诊断试剂盒等。

4.2、将生命科学与计算机软件研究、电生理和电信号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心/脑电信号、脑部电/磁刺激等研究及其产品开发,建立可量化/图形化的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有效性评估方法及相关产品等。如: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模块研究与开发(包括心电、呼吸、脉搏波、血压等生理信号采集模块)、HRV参数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超高通道脑电系统(超高灵敏度、宽频、高抗干扰)研究与开发等、人体器官生物磁性图像传感技术及应用开发,人体生物电综合采集系统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等。

5、探索性课题其他已有研究基础且与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课题。

二)申请要求

1、本次开放课题起始时间为2023年12月29日,非本实验室依托单位人员方可申请,鼓励联合实验室固定人员共同申请。

2、开放课题分为重点、面上两个类别,研究周期为2年。资助额度:2-10万元/项,经费将拨付给申请人所属单位。

3、课题申请人年龄应在55周岁以下(截至2023年9月30日),有博士学位或者副高级以上职称。已承担本实验室开放课题且未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4、研究人员在发表受到资助的项目所完成的论文时,在合适位置标注实验室课题资助信息。

5、优先支持与本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且与本实验室技术互补型项目立项。实验室中文名称: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英文名称: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课题资助中文标注: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编号:XXX)课题资助英文标注: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Grant No. XXX)课题资助标注写法仅供参考,具体以期刊的要求为准。

(三)考核指标

详见《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

(四)申请流程

为简化流程,申请人下载并按规定格式填写《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通过以上网址下载附件),经课题组人员签字、所属单位同意并盖章后,将纸质申请书的扫描件和Word版发送至规定邮箱。(请原件彩色扫描,保证内容清晰)。申请书纸质版原件可待立项通过后同计划书一起寄至本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此次课题申报的受理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5日(以收到盖章版扫描件的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对于准予立项的课题,我们将通过邮件(请确认申请书中邮箱地址的有效性)向课题负责人发送立项通知书,届时请按通知书上的要求完成后续流程即可。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余雅兰    联系电话:18308303660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酒香大道8号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

电子邮箱:cnsdklsp@creditpharma.com

 

三、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报(2023年11月10日截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将围绕食品品质形成机制与数字化技术、智慧厨房与工业预制菜共性关键技术、食品智能制造装备与标准化技术等主要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设立“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开放课题支持与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创新研究项目,并鼓励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按照《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现将2023年度开放课题的申报要求公布如下,欢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相关人员积极申报。

(一)申请对象

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均可申报。

(二)主要资助方向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2023年度开放课题主要资助方向如下:(1) 预制食品加工中品质形成机制研究;(2) 预制食品品质数字化技术研究;(3) 食品加工全过程关键信息实时传输技术研究;(4) 智慧厨房与食品智能加工研究;(5) 预制菜工厂化过程冷冻、解冻和复热关键技术研究;(6) 食品多物理场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7) 食品加工全流程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8) 食品工业化生产标准体系研究;(9)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无损探测技术研究;(10) 食品物流过程的温湿气振等多源信息实时感知与集成技术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食品成熟度研究、食品检测实验机器人研究;(1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供应链全链条溯源研究;(12) 基于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的配餐推荐系统研究。

(三)申报要求

1.申请人需认真填写《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和《2023年度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信息表》,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并盖章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

2.申请者需提交开放课题申请书、申请信息表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四份(加盖公章),电子版发至邮箱gdsspznzzzdsys@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课题名称+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单位”,纸质材料寄送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33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B6-807室。

3.开放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4.本期拟资助课题8-10项,每项3万元。

四)申报时间

本次申报课题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0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巧辉 (微信号qiaohui2023)

联系电话:0757-85533620    

E-mailgdsspznzzzdsys@163.com

快递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33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B6-807室邮编: 528225

 

四、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2023年11月10日截止)

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是2022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复,由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紧扣海洋强国及海洋强省重大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宗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系统化开展海洋牧场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引领带动海洋牧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为进一步完善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诚邀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与实验室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培育创新思维的生长点和培养青年学术骨干,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水平,根据本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现发布2023年度开放基金申报指南。

(一)重点资助领域

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宜性评价、养殖品种筛选、构建关键过程及增养殖关键技术、养殖容量及牧场碳汇、效果评价以及信息化装备化等研究领域。

(二)资助计划

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拟资助金额2-3万元/项,择优资助6-8项。

(三)资助对象

在该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中级专业职称以上(含)或具博士学位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学及有关技术人员。获得资助的申请者自动成为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四)申请程序和申报时间

1.申请人根据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重点资助研究领域,以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为目标,自由选题,填写“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申请表”(见附件),要求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立论清晰、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切实可行。

2.开放基金课题按“公正合理、择优支持”的原则,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进行评审,确定资助的开放基金课题和经费。

3.本年度开放基金申请受理时间为2023年10月10日-11月10日。

(五)其他有关说明

1.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要求至少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或者EI 2篇。发表论文应标注“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资助,英文统一用“The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Fund of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Marine Ranch (under preparation)”,且将山东省智慧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筹)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Marine Ranch (under preparation)作为第二署名单位。

2.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课题的实施,按时提交年度总结报告。开放基金课题到期前一个月,提交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成果材料以及研究报告等。

3.课题一经确立,原则上不得变更。对于课题实施过程中确需变更负责人、延期或终止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备案后方可实施。

4.课题任务书签订后30日内,实验室向课题承担单位拨付经费的60%,依据中期检查情况,拨付剩余经费。对任务下达后一年内无故不开展工作的,追回全部研究经费,终止课题。

5.请将申请书电子版于11月10日前发送至电子邮箱hsyycy@126.com。文件命名为“2023开放课题申请—单位—姓名”。同时报送申请书纸质版3份。无论项目是否获批,申报材料概不退还。获资助项目可在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网站********查询,同时将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告知申请人。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于超勇

电 话:0532-89016569

E-mailhsyycy@126.com

通讯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游云路7号,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

邮  编:266104

 

五、东北地质科技区域创新联合发展基金2023年度项目申请指南(2023年11月7日截止)

为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攻关制约区域资源、环境、生态等重大地质科研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跨区域、跨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依据《东北地质科技区域创新联合发展基金管理实施办法》(沈地调发〔2022〕76号),形成2023年度项目申请指南,重点支持战略性关键金属勘查技术与成矿理论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诚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参与合作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一)本年度区创基金主要资助方向

1.战略性关键金属勘查技术与成矿理论研究

研究重点:(1)关键金属勘查技术应用与示范;(2)典型矿床成(控)矿作用;(3)金属元素赋存状态、迁移富集规律。

2.深部地质过程与资源效应

研究重点:(1)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及其资源环境效应;(2)东北地区前中生代造山带结构与造山作用过程及其资源效应;(3)壳幔物质组成、时空结构及演化过程;(4)东北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对构造-岩浆-成矿的制约;(5)古亚洲洋、滨太平洋及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地质过程与资源效应。

3.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查开发技术研究

研究重点:(1)油气赋存状态与成藏机理;(2)油气甜点识别技术,钻完井工艺及压裂改造技术体系;(3)常压地层油气开发利用技术;(4)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二叠系-中生界区域地层格架、大地构造相和沉积相研究及其对有效烃源岩的控制;(5)辽西地区中-新元古代原型盆地建立以及中生代多期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

4.黑土地形成演化与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重点:(1)第四系地质过程与水土气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黑土地演化、变化的制约关系;(2)基于遥感的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调查技术方法;(3)黑土地关键带物质迁移与碳循环过程;(4)黑土地养分失衡机理与水土生态保护技术;(5)受污染黑土区土壤修复技术及生态系统可持续恢复;(6)黑土地富硒土壤带形成机理及其物质来源。

5.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研究重点:(1)东北平原三水转化关系及生态影响机理;(2)基于遥感、地球物理的水资源评价技术;(3)东北地区水土保持、三生空间的国土开发利用与资源的互馈效应;(4)林区雷击火分布规律、成因机理及防御措施研究;(5)典型生态区环境监测方法及关键技术;(6)东北草原区施肥对人工草地牧草衰老过程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6.矿业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重点:(1)采空区探测技术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评价方法;(2)尾矿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3)地质灾害调查技术与方法。

7.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重点:(1)基于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的辽宁海岸带蓝碳植被识别分析方法;(2)辽宁海岸带蓝碳碳储量动态监测与评估能力;(3)土壤碳时空分布规律及大尺度土壤碳储量估测(4)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碳库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5)东北地区典型地热田地热资源动态监测与资源优化开发模拟;(6)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及技术;(7)不同材料固碳技术研发。

(二)区创基金项目申请办法

1.申请者须按照上述研究方向及其相关研究内容选立课题并填写本中心区创基金申请书,申请书可直接从网上下载,也可来函/电子邮件索取,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本指南发布之日起30日内。

2.区创基金优先支持意义重大、有创新思想或属于学科前沿的基础研究,以及有重大应用前景、旨在增强开发能力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优先资助承担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

3.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2年,根据科学问题研究意义重大程度或研究难度,资助金额分为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研究、团队建设、平台支撑类项目,年度资助金额一般为2-5万元;第二档为应急性、关键性科技问题攻关或较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年度资助金额一般为5万-20万元;第三档为重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年度资助金额一般为20万元及以上。

4.申请经区创基金管理咨询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项目列入本中心年度研究计划,申请者即被聘为客座研究人员,与中心签订区创基金项目计划任务书,利用基金项目经费开展研究工作。

5.区创基金项目完成后,申请者需向中心提交结题报告。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归中心、共建单位、出资单位和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共有。每项成果均应按规定标注,即成果完成人至少第二署名单位必须标注“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Northeast Geological S&T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并注明“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区创基金项目(项目编号)资助”(This research was funded by the funding project of Northeast Geological S&T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NO.))。其研究成果报送区创基金科技管理办公室备案。

6.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

邮编:110034

联系人:鞠楠

电话:18104025767

E-mail :junan-cgs@qq.com

 

六、关于2023年度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通知(2023年11月01日下午18:00截止)

“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广西医科大学,主要围绕纳米抗体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纳米抗体筛选和制备,2. 纳米抗体检测和诊断,3. 纳米抗体调控和治疗。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金项目现已开始受理申报,欢迎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积极申请,详细情况请查阅课题申报指南,见附件1,申请书模板见附件2。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01日下午18:00。

电子版请发至邮箱yangxiaomei6009@sina.com,纸质材料一式三份请交以下地址:

联系人:杨晓梅

广西医科大学科技楼20楼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邮编:530021

电话:13737026009

 

关于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一、 本年度优先/重点资助下述研究领域:

1.纳米抗体筛选和制备

2. 纳米抗体检测和诊断

3. 纳米抗体调控和治疗

二、主要考核指标:

探索建立纳米抗体筛选和制备、纳米抗体检测和诊断新技术、探索出纳米抗体调控和治疗相关机制等。要求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

三、 本项目课题申报要求:

1. 实施年限:2年

2. 计划资助经费:每个项目资助金额1-2万元左右。根据规定,开放课题经费不下达至开放课题负责人单位,仅需课题负责人定期到重点实验室报账即可。

3. 资助对象:广西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以外的所有科研人员均可申报,每人限报1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根据项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和创新情况对申请书进行评审,择优确定开放课题项目,对获准项目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

4. 受到本室基金资助的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归研究者个人及本实验室共有;自带经费的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归研究者、研究者原工作单位及本实验室共有。外籍客座人员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5. 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的费用,包括开放课题发生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费、知识产权事务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其中,劳务费是指在开展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中支付给重点实验室成员或相关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6. 基金按课题分别进行核算,每年末应与年度进展报告同时进行结算,结余可跨年度使用。课题结束时经费结余由课题负责人掌握用于其他研究,因故中止课题所余经费如数上缴实验室。

7. 工作评价及成果管理

1) 所有实验室开放课题,每年必须提交研究计划进展报告,根据课题性质和进展,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阶段小结;

2) 课题结束或终止,必须向实验室提交如下资料归档: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8. 实验室主任必须经常检查课题进展及执行情况,发现完不成计划或方案有问题时有权暂时终止、调整或取消项目及基金资助。

9. 开放课题申报成果及发表论文时,按研究者实际工作量确定署名顺序,并必须在成果申报材料内封或论文首页角注明基金项目:纳米抗体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课题编号)。

10. 申请书递交截止时间:2023年11月01日,请将纸质版一式三份和电子版交至以下地址。

联系人:杨晓梅

广西医科大学科技楼20楼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邮编:530021

电话:13737026009

E-mail:yangxiaomei6009@sina.com

 

 

七、关于申报2024年度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通知(2023年10月31日截止)

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2月由科技部、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依托于河北农业大学建设。为充分发挥开放共享功能,促进高层次、高水平合作研究,支持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鼓励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者,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紧密合作,针对华北重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和大白菜),开展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现将《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发布,请各相关单位结合《指南》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申报注意事项:

1.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31日,逾期不予以受理;

2.申请者须在截止日期前将纸质版申请书(一式两份,申请者签字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邮寄至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2596号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农科大楼二楼253房间,邮编:071001,并将申请书电子版在截止日期前发送至指定邮箱(nccir@hebau.edu.cn),邮件标题为“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姓名-工作单位”。

  人:李 

联系电话:0312-7528855 13803125725(微信同步)

 

八、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通知(2023年10月30日截止)

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湖北大学2015年获准启动建设。为推动地理学科与环境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作用,吸引国内外人才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取得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

一)开放基金支持方向

1.资源遥感与土地利用

2.自然保护与植被恢复

3.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

(二)开放基金资助对象

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均可提出申请。优先支持具备具有原始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课题,以及优先支持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三)开放基金申请办法

1.实验室诚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申请课题,参与研究,本实验室将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自由申请、实验室初审、学术委员会评审的程序遴选开放基金课题。

2.在2023年度,实验室拟根据研究方向设立10项开放基金课题,平均资助额度为2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本年度项目执行期为2023年11月到2025年11月。

3.申请者请在阅读基金申请通知和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联系人邮箱,纸质版一式三份(原件A4双面打印)经申请人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于2023年10月30日前寄至实验室。

联系人:李可

电话:027-88661699-8001

E-Mail:zhxykk@hubu.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邮编:430062

 

九、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2023年10月30日截止)

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以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为依托单位,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山东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参与共建。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于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海洋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履行,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渤海地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求为导向,聚焦渤海生态监测与风险评估、渤海生态预警技术和渤海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为渤海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开放基金课题重点针对渤海生态监测与风险评估、渤海生态预警技术和海洋生态修复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将从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两个层面组织实施,重点课题研究期限为两年,一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拟资助一般课题4-6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低于2万元;拟资助重点课题3-5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低于5万元。请申请者严格掌控研究项目的体量,要求项目创新性强,针对性强,应用性强,重点实验室将对可业务化运行的项目重点支持。

申请者可围绕以下几个方向提出申请:

一、2023年度主要研究方向

(一)渤海生态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

1.新型生态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开展声光学、数字孪生、遥感、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开展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2.渤海典型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评估研究。聚焦海湾、盐沼、海草床、海藻场、牡蛎礁、砂质海岸等典型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等国家战略区域,研究建立适用于不同海域典型生态系统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趋势预测模型;聚焦莱州湾、渤海湾等典型海湾,开展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3.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方法构建与应用。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及碳交易实现路径研究;盐沼湿地植物碳固定、碳分配和碳输出的规律特征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优化;聚焦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开展碳迁移转化研究。

(二)渤海生态预警技术

1.典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服务功能研究。聚焦重点海湾及河口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趋势预测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2.渤海典型生态灾害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开展绿潮、赤潮、局地性生物爆发等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开展生态灾害生态学机理研究;开展互花米草防控技术研究。

3.渤海海洋灾害预警监测技术研究。开展海洋灾害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开展渤海海冰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开展大数据技术在渤海海洋灾害早期预警的应用研究,建立早期预警模型。

(三)渤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

1.渤海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应用研究。在重点海湾及河口或者形成生态修复连片效应的区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应用。

2.开展海洋/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开展河口、湿地、海草床和珍稀生物栖息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及适宜性评估。

3.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技术研究。建立针对海洋开发用海活动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二、申请要求

1.“2023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为申请本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依据。

2.申请人须具有中级(助研、讲师或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国内外海洋研究机构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并需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科技人员共同申报。

3.已获批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且尚未结题的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

4.请申请者在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网站(网址www.ncsemc.cn),下载《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并按要求申报,同时将经本单位签章同意后的申请书(详见附件)纸质材料一份,于2023年10月30日前邮寄至或送到本实验室。

5.获资助者于收到资助通知书20个工作日之内,将签字盖章的合同书寄回重点实验室。

6.课题自合同书签订日期算起,执行期限为两年。

三、开放基金项目成果与署名

1.开放基金课题取得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自然资源部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以及资助项目编号,应将本实验室作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未标注署名(或标注不规范)的成果不计入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

2.重点基金一般应发表SCI/SSCI/CSSCI/EI收录论文不少于1篇,一般基金一般应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3.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应按照课题任务书和合同书的要求,按期向实验室提交年度进展、结题报告和研究成果。

4.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由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享(或按协议分享),成果鉴定和报奖由本实验室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同办理。如申请专利,按专利法有关规定办理。获资助项目发表论文时,必须注明为自然资源部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四、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22号

自然资源部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邮编:266033     联系电话:0532-58761033

联系人: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