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前段时间一支逆行志愿者队伍
学工队伍老师们的抗疫部分实录
“这辈子都没干过这么多体力活”
“我们把饭从一楼抬到七楼。抬完一箱50份共100多斤的饭后,心脏超级难受,蹲两分钟后继续,三个女老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看这位大爷,即将进入退休之年,却抬着沉重的一筐筐饭菜送到学生门口,亲切地鼓励同学们‘要开心哦!’这栋楼干完又帮衬那栋楼,干的全是重活,貌似不承认自己会输给年轻小伙儿……”“工作节奏就是集体抬饭送饭、登记信息、开会、组织核酸检测……”辅导员志愿者们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
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老师一天要换三套衣服,一次送近500份盒饭,汗水流得眼睛都睁不开。还有的老师每天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
在疫情最严重的听松苑,二三层的层长、土木工程学院左老师做志愿者第一天,就穿着手套、脚套、口罩、面罩四件套的三级防护服,花两个多小时时间一直送餐到七楼。后来大家急中生智,用滑轮和吊篮解决了送餐才轻松了点,昨晚她又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
由于防疫要求,他们只要进学生寝室,就得穿上二级防护服。每次脱下包裹严密的防护服,他们都一身汗水,而每天工作到12点基本是常态。由于体力消耗大、神经绷紧,话竹苑的楼长、教育学院党总支孔老师在压力之下也犯了牙疼,不得不服用消炎药。
辅导员里有一半以上都是女老师,她们纷纷开玩笑:“这辈子都没干过这么多体力活!”同时作为女老师,她们工作非常细心。只要有点空隙,她们总想着学生是否吃饱了,如果有多余的盒饭,就很快给学生送去。
在核查学生情况时老师们做到不漏一人,应检尽检,她们的工作准确高效,数据统计从没出过问题。
“虽然辛苦,但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星湖校区学聚苑楼长、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刘老师介绍,昨晚他们组织一千多名学生做核酸,将近凌晨一点才做完,全体辅导员老师到等最后一个学生做完才一起离开,非常团结有序。他们最大限度为学生着想,不断优化核酸检测,做到让学生不拥挤、不等候、不断线,每个人只需10秒钟就可以做完核酸,确保程序流畅规范、数据万无一失。
有时学生还会出现感冒生病等突发事件。红河校区话竹苑一个学生突然智齿剧烈疼痛,老师们跑路给她拿药、冰敷等。星湖校区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一个新生扁桃体发炎,发烧到39度,辅导员郑老师叫来了120急救车。由于医生穿着防护服没听到她要求一起上车,就把救护车开走了。辅导员老师就开着自己的车一路追赶,然后在医院为生病学生跑手续,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吃的、用的,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
他们总站在学生角度,细心琢磨学生还有哪些需要。“我自己带了200多个学生,即使身体没有干体力活,也要随时打开手机看学生的信息,而且学生随时可能打电话,甚至半夜都有可能”,辅导员左老师说。
有些辅导员老师本身还要上网课,许多年轻女老师家里都有幼小的孩子缺少照顾。但职责所在,她们都将全部心思放在学生身上,从没因家事请假,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周老师,因哺乳期不能参加防疫,为了做好工作,竟让自己的爱人来顶替自己的岗位工作。
“非常时期,虽然大家非常辛苦,但责任在肩,义不容辞!”听松苑楼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刘老师坚定地说。
“他们非常累,每天都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学校学生管理组负责人钱老师,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指挥下,迅速安排和启动网格化管理方案;精准掌握各类学生数据,为学校防疫工作提供支持;迅速行动,落实中层干部、辅导员们对接担任楼长、层长、信息员和转运组、数据组等任务;开展引导教育,通过网络思政、家校沟通等,引导学生配合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疫情防控大局;落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处心理科、蔚蓝心理中心工作人员对所有确诊、被隔离学生,一对一提供心理帮扶,针对广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直播间网络培训;开展疫情防控专项资助工作,针对确诊、密接隔离等学生进行资助帮扶。整个疫情期间,他不仅要科学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数据统计,还和其他老师们一样,关注和解决学生困难,他非常累,每天都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一直在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在岗位上。
观柏苑楼长、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赵老师,为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安排层长责任到人,对学生信息掌握做到100%精准,每次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核酸检测、物资运输。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基础上,还在星湖校区校外公寓组织近20名退役复学士兵学生,参与每次核酸检测的楼道喊话、现场组织、秩序维护等任务,当好学生的“守护人”。
与此同时,学校全体学工战线领导、老师们,大多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但没有怨言,全都在学校统筹安排之下服务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呵护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大家,工作到深夜、身心俱疲是常态,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毫无怨言。
做学生的精神加油站
当学生面对变码、流调出现新情况、心情烦闷等负面情绪时,辅导员老师们还要努力疏通学生思想,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2020级学生群里,教育学院辅导员伍老师告诉大家:虽然人力、资源有限,但学校仍尽量满足大家需求,每天都有所改进。如有饭菜不合口味、送餐不及时等情况,希望大家多多理解、包容。我们需要万众一心,才能尽快渡过难关,大家一起加油吧!
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牟老师告诉同学们: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很不容易。老师们有的睡办公室,有的睡车里,家中老人、小孩无法照顾……疫情虽无情,但我们的抗疫是温暖的。学校每天多次开会商议如何更好满足你们的需求,每天都在不断改进。每个老师负责一两百个学生,希望大家有问题多多包容。每个平凡的日子,有人在努力认真,也有人在虚度时光。我很欣喜地发现有的同学足不出户,仍然好好利用网络学好专业课,备考四级或健身……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辅导员彭老师描述,在疫情来临时,她看到了学校的速度、看到了同事们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看到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看不见的地方,还有隔着警戒线的医护人员、核酸检测志愿者、准备盒饭的食堂嬢嬢、运送物资的后勤人员、处理数据的学工人、家中担忧的家长和远方的朋友……
“在文理,我们被照顾得很好”
令老师们欣慰的是,同学们非常积极地配合防疫。老师们来回忙碌,同学们看在眼里,有时饭菜不合胃口,他们也很谅解,纷纷为老师们点赞,并心疼地提醒他们保重身体。同学们非常有礼貌,有的给老师鞠躬道谢,还有的在门上贴着感谢的小卡片,让老师们非常暖心。
公众号、表白墙、群聊里也出现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告白”:
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但学校速度从没让我们失望。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保护我们的安全,饭会送到寝室,水也免费提供……在文理,我们被照顾得很好。
有的同学用纸做了花送给老师,五颜六色的“花朵”,承载的是心中的感激和爱,谢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您们辛苦了!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是你们让我们从害怕到有安全感,从迷茫到镇定。
他们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在疫情来临之时穿上防护服
为我们送餐送水
我们也许忘了
他们有年迈的父母
也有在家中上网课的孩子
有的老师将近退休还在坚守岗位
就像他们所说
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是老师们的理想信念和仁爱担当
点亮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明灯
不仅育人,更是育心
我们心怀感激
我校的学工战线的老师们
以及教职工志愿者们
无一不在为学生做实事
为抗疫做努力
默默奉献在岗位上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我们才能饱餐无忧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爱和希望终会战胜病毒
胜利来临
文理无恙
供稿审核人:杨正强
编辑:许菲菲
终审:胡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