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7月11日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音乐)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汇报演出在我校星湖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四楼举行。学校副校长、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谭宏,文化遗产学院相关负责人、全体教师及参培学员等100余人出席活动。
汇报表演在此起彼伏的号子连唱声中拉开帷幕。璧山区的农事号子《太阳落坡坡背黄》、江津区的撮撮号子《幺二三啰》和下坡号子《三班佐》记录了重庆山城的民众积极的生活态度,传唱着人们对历史的回忆。璧山区的呜呜腔,永川区的雁鹅腔,巴南区的小调,武隆区的台石号子,南岸区的神歌,荣昌区、大足区、綦江区和巫溪县的高腔山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掌声不断。彭水县的苗族山歌《过山号子》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民歌传承人李佶阳、张小芬领唱,声声幽婉的号子声仿佛回荡在寂静山谷中,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
结业典礼环节举行了优秀学员证书颁发和学员代表发言。
谭宏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培训取得的成绩和汇报表演给予高度赞赏。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时代的瑰宝。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他鼓励学员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传承好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遗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本期培训得到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围绕非遗民歌传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及专家讲座,并开设了民歌唱腔研习、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民歌演唱方法以及节目组织与排练等实践课程。
供稿审核人:代武春
编辑:许菲菲
终审:胡在东